上海一阁
春食柳絮
作者:诗意人生 朗诵:箫雅
印象中,没记得吃过柳絮。我想,母亲那么聪明的人,如果柳絮能食,她岂能不知?这件事,着实困惑了我好几天。
柳絮能食,是上班途中,听一个同事说的。那人还现身说法似的向我描述了柳絮的吃法和味道,这未免使我动了心,也想去捋一些来尝尝。可我终是怀疑的,想着那柳絮那么小,食入口中,会不会毛乎乎的?
前几天下班,见道旁的柳被人修理过,剪下来的枝,带着翠色的絮,零落了一地。有个妇人,在弯腰捡拾,夹在腋下,可并不仔细。那时候,我还没有听说柳絮可食这件事,自然也不清楚那妇人捡柳枝的用途。
那天,与一个女教师在学校操场散步,无意间就谈到了春食。春食野菜,也是食一种风趣。她也说到了柳絮。这使我又蠢蠢欲动起来。
再经过那柳,几次想停车,去伸手抓那柳丝,可最终还是没有找到合适的位置。说实话,一路上看着那袅娜的柳,思绪里真的蹦出很多想法。
是羞涩心在作怪吗?还是年岁赋予的沉稳?自己也说不清,反正不再像年少时那样随心随性。
就这样,柳,在我的脑海中,成了一个结,心心念念想的都是。黄昏的时候,我想拿个小袋子,悄悄跑到公园去捋,但这终止于想象。
花灯初上的时候,我到底还是想到了一个捋柳絮的好去处——马家河畔。那里僻静,柳丝倒垂,长长的,像少女的发。去年暮秋,我曾在那里走过,柳枝拂肩,亦有一种别样风情。
人啊,随着年岁的增长,越来越不如儿时那般率直,总喜欢将心事藏得很深,明明喜欢,却故意装作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。
马颊河畔的柳,果然不负时令,细碎的叶像沿枝而嵌。小时候,若站在这样的柳丝之下,心中定然想着那柳笛的清音,于是,便禁不住伸出手去扯。稍微粗一点儿的柳枝做柳笛,实在太细的,就干脆做成“马蜂窝”。臃肿的絮簪在一起,像一个翠色的绣球。我们就握着潮湿的梗,当毽子踢。
此刻,我想的不是做这样的梦,而是如何捋到那柳絮?以前只是漫不经心地经过,心中没有奢念,可如今不一样了,我的目光中多了丝丝缕缕的猎性。
记忆中的柳丝很低,可真的要付诸行动时,却发现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。伸直手臂所能触摸到的柳丝都已经光光的了,而有柳絮的地方,皆在高处。我猜,这柳絮一定是被谁捋走了。看来这柳絮说不定真的能食?好奇心又驱使着脚步前行。马颊河是横穿城市中心的一条河,温顺柔婉,不起波澜。
昏暗里,我隐隐约约听见柳枝折断的声音,走近,才看见那两个“猎食”者。五十多岁的女人,一个手拿长长的竹竿,另一个手提编织袋,一种很好的分工合作。这若是在乡下,我定然毫不犹豫地向前跟她们搭话,将这柳絮到底能不能食,以及如何食的问题彻底搞清楚。可现在,有一种伪装在作祟,我不动声色地走过,捋柳絮的念头,成了一个唯恐被人发现的秘密。
时序催人,今日又听人说,现在正是食柳絮的好时候,等再过几天,柳絮一老,就不能食了。我的心又开始惴惴不安起来。
诗意人生,实名:曹会兰。中小学一级教师,县优秀教研员,《清丰》杂志社编委会成员。喜欢将烟火日常赋予清泉流水般意境,觉得如此,既不失其真,亦不失其味。目前,已有多篇散文发表在《教育时报》、《作文周刊(教师版)》、《濮阳日报(教育周刊)》及《清丰》杂志上。
箫雅:教育工作者,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,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,阜新市、阜新县作家协会会员,朗诵学会秘书长。多家平台的特约主播,愿用文字和声音传达美,温暖你我!
来源:微信公众号?四季美文(sijimeiwen)
本站采用创作共用版权 CC BY-NC-SA 3.0 CN 许可协议,转载或复制请注明出处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(微信/QQ号:21988846),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!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beaty.cn/1870.html
微信公众号:QQ604980661 关注1元购买iPhone6!
加入【网络营销联盟】QQ群:72599821(加群验证:小小蚂蚁博客)
这里的内容可以随意更改,在后台-主题配置中设置。
网络推广 | 优美文章 | 美文摘抄 | 美文美句 | 经典美文
美文摘抄,精美文章网网站备案:沪ICP备17004702号技术支持:网站优化https://www.mmseo.cn/